柳樹口鎮:鄉村文旅賦能康養,繪就太行山下幸福圖景
發布時間:2025-09-26 信息來源:印象柳樹口
在太行山脈的褶皺里,柳樹口鎮正以生態為筆、文化為墨、康養為韻,書寫著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嶄新篇章。這里森林覆蓋率超80%,負氧離子濃度居高不下,山水資源與人文底蘊交相輝映,在全域旅游的浪潮中,走出了一條“鄉村文旅+康養旅游”的特色發展之路。
生態康養:在自然懷抱中療愈身心
柳樹口鎮的康養優勢,源于其得天獨厚的生態本底。全鎮林地面積占比87%,瑪瑯山、圣王山等山峰層巒疊嶂,丹河、白洋泉河等河流碧波潺潺,構成了一幅“山環水繞、林海綿延”的生態畫卷。
在南寨醫養主題徒步路線上,游客既能漫步于合聚恬苑的靜謐林間,又能在圪針掌觀景平臺飽覽太行風光,還能在芍藥園里邂逅爛漫花海。這條路線將醫養、生態、觀光融為一體,讓游客在徒步中放松身心,在自然里汲取康養能量。而瑪瑯民宿集群則以“夏天沒蚊子、伏天蓋被子、呼吸負氧離子”為特色,依托閑置水廠、石頭房改造的民宿,成為都市人遠離喧囂的康養“世外桃源”,在這里,游客可晨聽鳥鳴、暮觀山嵐,在山野間享受慢節奏的康養生活。

???文化康養:在人文底蘊中滋養心靈? ?
柳樹口鎮的康養,不止于自然療愈,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滋養。這里有省級文保單位、95處不可移動文物,女媧補天、愚公移山、三藏取經的神話傳說在山間代代流傳。
歷史文化主題徒步路線串聯起蓮花洞、紫金山大云院、里河崖居等文化地標,游客在徒步探訪中,可觸摸千年古建的滄桑紋理,聆聽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讓文化的浸潤成為康養的重要維度。規劃中的東夏民宿集群則復刻人民公社時期的窯洞、大鍋飯元素讓游客在此既能體驗懷舊風情,又能在農耕文化交流中心感受傳統農耕智慧,實現文化體驗與心靈康養的雙重收獲。

產業康養:在業態融合中共享幸福
柳樹口鎮將鄉村文旅與康養旅游作為撬動鄉村振興的支點,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帶動、全民參與”的模式,讓康養產業惠及一方百姓。
太行一號旅游公路的暢通,為康養旅游發展鋪就了“快車道”。以“暢游太行一號,競速綠色公路”為主題,組織騎行愛好者參與摩旅環路,在豆腐店設休息點,開展文化交流,提升活動熱度與體驗。網紅打卡攝影將讓柳樹口的康養風光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河東民宿集群依托櫻桃大棚、機車營地、紅房子燒烤等項目流量,盤活閑置宅基地,帶動村民增收;百洋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東夏民宿集群,提供120人住宿的同時,更創造了就業機會,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從生態康養到文化康養,再到產業康養,柳樹口鎮以鄉村文旅為載體,將康養旅游的特色做深做實。未來,這里將繼續整合山水、文化、民宿資源,讓更多人在太行山下的鄉村里,邂逅康養的美好,讓鄉村文旅與康養旅游的融合之花,在柳樹口這片沃土上綻放得更加絢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