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精準執法 筑牢生態防線
發布時間:2025-11-06 信息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今年以來,全省生態環境執法部門以“嚴執法、優方式、重規范、強能力、提效能”為主線,以執法大練兵為抓手,強化數智賦能,持續推進科學、精準、規范執法,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了有力的執法保障。
科技執法 精準治污
太原市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于今年4月投運,該超級站監測數據直接對接太原市大氣污染防治指揮調度平臺,為該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更全面、更精準的數據支撐。
太原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是一種部署在重點區域的高精度、多參數監測的綜合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與常規六參數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相比,更像一名進行全面體檢的“醫生”,可實現對大氣環境中多種污染物的協同監測,包括細顆粒物(PM2.5)中的元素碳(EC)、有機碳(OC)、水溶性離子、無機元素,臭氧(O3)生成重要前體物的117種VOCs(揮發性有機物)等,可以精確分析污染成因、傳輸路徑和轉化機制,解決了傳統站點“只能測濃度、難以溯源頭”困擾,將大氣污染的病因“查清楚、說明白”。
太原市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的建成投運,不僅滿足生態環境部門掌握空氣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為制定和調整環保政策、措施提供數據支撐,還能在應對重污染天氣等突發環境事件時,通過“更全面的數據”“更強的溯源能力”“更合理的決策依據”成為精準治污、科學決策的核心工具。
在日前召開的全省生態環境執法工作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級監察專員司新武介紹,今年以來,全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聚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運用先進技術裝備,使用無人機、走航車、在線監控、用電監管、視頻監控等非現場執法方式開展遠程巡查12206次,發現整改各類環境問題10039個,行政處罰192件,罰款2465.51萬元。其中,運城市在運用自動在線監控平臺發現線索方面成效較好,發現的問題線索數量居于全省前列;太原市在運用無人機、走航車等新型移動監測技術輔助執法方面表現突出,近年來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理念,錨定“智慧執法、高效監管”目標,全力構建“非接觸、低介入、高精度”的執法新模式,推動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從“事后糾錯”向“事前預防”、從“粗放巡查”向“精準靶向”、從“現場奔波”向“線上聯動”轉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監督幫扶 協同發展
今年以來,按照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我省生態環境系統繼續開展監督幫扶工作,通過制度創新、科技賦能、精準施策,讓“監管有力度、服務有溫度、治理有效度”。
“感謝執法人員,不僅指出了問題,還手把手指導我們整改,這種既較真又貼心的幫扶,讓企業少走了很多彎路。”近日,晉中市某公司負責人對上門開展回訪指導的生態環境執法人員說。該公司此前因違法行為輕微且及時整改,依據相關規定被免予處罰,執法人員同步開展的普法教育讓企業明晰了環保責任邊界。這也是我省生態環境監督幫扶工作中“寬嚴相濟、剛柔并施”的生動縮影。
監督幫扶行動在我省持續深入。長治市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堅持監督與幫扶并重,推進“誰執法、誰普法”制度落實,積極開展“送法入企、監督幫扶”活動,2023年以來,組織開展了危險廢物法律法規、磚瓦企業執法幫扶、煤矸石填埋場管理等專項培訓,服務企業300余家次,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守法意識,有效降低了環境風險。積極推行輕微不罰和首違不罰制度,今年以來,進一步規范涉企執法,優化營商環境,推行“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告誡說理—行政處罰—監督整改”漸進式執法,強化執法服務的全過程管理,認真執行《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辦法》《生態環境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事項清單》。2025年,某企業主動糾錯、積極消除違法行為,獲得減免罰款227萬元。
太原市生態環境局把非現場執法作為提升執法效能的有效手段,在實踐中,始終堅持“執法與服務并重、監管與幫扶結合”。一方面,嚴格落實“企業安靜期”制度,對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大幅壓減現場檢查頻次,轉而通過非現場手段開展日常監管。今年以來,全市生態環境領域現場檢查次數同比減少30%,避免了執法檢查對企業正常生產的干擾,受到企業廣泛認可;另一方面,精準“幫企”為轉型賦能,在非現場執法中,同步開展“執法幫扶”,對發現的輕微違法問題,先指導企業整改,再根據整改情況決定是否處罰;對存在環保技術難題的企業,通過“送法入企”“專家上門”等方式,幫助其完善治污設施。今年以來,已幫助8家企業完成環保績效升級(如古交市土生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從C級升至B級),推動美錦氫能煉鋼等綠色項目落地,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贏。
嚴格執法 提升效能
2025年以來,全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聚焦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依法依規查處了一批涉氣環境違法問題,對全省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行為形成了強有力震懾和懲治效應。
“利劍斬污”專項行動持續開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查辦170件涉固廢案件,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固廢案件40件,涉刑案件19件,行政拘留案件21件,行政刑事拘留51人。其中,危廢案件的查辦是生態環境部的關注重點,全省對71件涉危廢案件立案處罰,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危廢案件34件,辦理刑事案件18件,辦理行政拘留案件16件,行政刑事拘留42人。
按照省生態環境廳的安排部署,運城市聚焦“利劍斬污”專項行動,把行刑銜接作為破解“生態環境違法成本低、執法震懾力弱”的關鍵舉措,持續推動生態環境、公安和檢察三部門從“被動配合”向“主動協同”轉變。累計聯合查辦涉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刑事案件8起、公安機關刑事拘留17人,為持續保持生態環境執法高壓態勢,運城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堅持“以案為媒”,聚焦嚴厲打擊非法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在實戰中檢驗銜接成效。
晉城市生態環境執法隊伍錨定“以高水平執法服務高質量發展”核心目標,持續在“嚴執法、優方式、強能力、提效能”上聚焦發力,推動生態環境執法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深度轉變。融合推進,打通實戰“最后一公里”。緊扣全市“五五六”執法工作思路,將規范化創建與執法大練兵、日常監管及專項行動等深度融合,確保創建工作始終緊貼實戰、服務實戰,成果切實轉化為執法效能。三措并舉,筑牢依法執法防線,全面推行執法公示,2025年通過“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排污單位266家(次),執法結果同步公開率100%;強化執法全過程記錄,實現執法文書電子化歸檔,做到“全程留痕、可溯可查”;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建立“執法隊初審、法規科復審、法律顧問終審”的“三級審核”機制,以嚴密程序保障案件質量。(本報記者?程國媛)

